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

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 | 消保媒体

当前位置:首页 » 信息中心 >> 正文

信息中心

医养结合 让乡村互助养老幸福再多一点
江苏消费网 (2016-08-18) 来源:中国消费者报
阅读:

  

 

  图一:县医院医护人员来幸福院巡诊。

  图二:老人在院内健身。

  ■本报记者 李建 文/摄

  把村卫生室“请进”村里老人互助养老的幸福院,让专业医生24小时为老人的身体健康把关。近几年来,河北省肥乡县在8年前全国首创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的基础上,又逐步探索实践出一条符合农村特点的低成本“互助服务+医养结合”的新型养老模式。

  抱团养老

   8月1日上午,冀南大地一片盎然绿意。《中国消费者报》记者驱车从河北省南部古城邯郸出发东行30余公里,一个华北平原上常见的小村落——前屯村进入记者视线。

  位于村东南的互助幸福院是个占地2600多平方米的大院子,一栋二层粉色小楼坐北朝南,二楼栏杆上悬挂的16个大字“集体建院、集中居住、自我保障、互助服务”十分醒目。院落周围花草葱郁,楼前花园中的一座仿古小亭子里,几位老人有的摇扇闲聊,有的倚着亭柱闭目养神。

  沿着无障碍通道走进宽敞明亮的二层楼,只见室内卫生间、棋牌室、娱乐室等一应俱全。肥乡县民政局老龄办主任杨振红说,记者现在看到的是2012年投资100多万元建设的新院,比2008年在旧校舍基础上改建的老院子条件好多了。

  “全村人口1510人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180人,其中,独居老人有45人。这些独居老人没了老伴,子女又大都在外打工。2006年,村里曾发生独居老人在家去世好几天才被发现的事儿,影响很大。”前屯村党支部负责人告诉记者,随着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,如何让村里不断增多的空巢老人、留守老人不再孤独,这些年来,党支部一班人费了不少心思。

  2008年,时任前屯村村支书的蔡清洋筹资8万元,将村里闲置的小学校舍改造成了前屯村互助幸福院,通过“集体建院”让老人们“集中居住”,通过“互助服务”实现老人们的“自我保障”。这一低成本互助养老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留守老人、空巢老人和失能、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,得到国家民政部领导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。(本报2011年5月25日曾以《河北肥乡:自助幸福院破解农村养老难题》为题进行了报道)

  从老人们的居住区,沿着楼道往左一拐,就到了村卫生室。村医郭丽萍正为今年76岁吴菊的老人测量血压。

  “自打幸福院里有了卫生室,身体稍微感觉不舒服就有人给瞧病,也就是出门活动活动、唠唠嗑的功夫,就瞧了病了。”吴菊拉着记者的手说,自己患高血压已经十几年,平时一直吃药治疗,这两天因为总是感觉头晕,就找到郭丽萍给看看。

  足不出院就可瞧病,让吴菊这样的老人们感到很幸福。而村医郭丽萍则告诉记者,每天守在老人身边,除了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外,自己平时还能为老人们讲些养生保健知识,帮助老人们调理身体,特别是有时候不用吃药也能防病、治病,可以消除很多健康隐患。

  记者留意到,村卫生室面积不大,但观察室、诊断室、保健康复室、药房等“五脏俱全”。卫生室外部临街,内通互助院,既能开门服务全体村民,又能做到“院里老人有需要随叫随到”。

  医养结合

   离家不离村,离亲不离情,“抱团养老”让村里的独居老人们找到了“就地享福”的乐子。然而,入住老人大都身患疾病,如何提供及时、便捷的医疗服务,成了幸福院发展面临的一个难题。

  村医郭丽萍介绍说,院里的这些老人大都没有文化,儿女又不在身边,原来卫生室不在幸福院时,由于看病不方便,经常是小病拖、大病顶,拖来拖去拖出大毛病,不仅多花钱,老人还受罪。

  2012年,肥乡县在全县范围内推进互助幸福院建设时,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,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互助幸福院与村两委办公室、卫生室、警务室等同步规划、同步建设的“幸福+X”模式,一揽子解决幸福院在运行上存在的管理、医疗、安全等方面问题。“让村卫生室‘住进’互助幸福院是在全县推行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一项重要举措。”肥乡县民政局副局长杨明刚介绍,截至目前,肥乡全县已有30家互助幸福院与村卫生室实现了“联姻”。

  除了为互助幸福院老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外,村卫生室还定期开展健康知识培训,每周进行健康体检,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,详细记录老人的身高、体重、血压、心肺功能以及精神状况等信息。同时,村医还为幸福院老人们实行“保姆式”诊疗保健康复服务,通过建立检查台账,把每天的服务时间、问诊、医嘱等情况记录在案,随时掌握住院老人的健康动态,以便对症施措,跟踪服务。

  盼政策支持

   身边有了“保健医”,互助幸福院的老人们日子过得更滋润了。

  去年冬天,80多岁的吴玉琴老人经常嚷着肚子疼,郭丽萍一问,原来老人顿顿吃方便面加鸡蛋。郭医生及时为老人调整了食谱,并辅助推拿治疗,只做了两三次,老人明显感觉肚子舒服多了,身体也渐渐硬朗起来。

  杨振红告诉记者,为让互助幸福院的老人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,肥乡县医院、中医院及乡镇医院分别与若干家互助幸福院签订定点服务协议,分片包乡(包村),每两位专家一组,每月至少保证到定点服务的互助幸福院义务巡诊一到两次,针对老年人常见病、易发病及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。县医院、乡镇卫生院、村卫生室医生与互助幸福院负责人建立了微信交流平台,平时除了探讨日常工作,有老人生了病,还可以及时交流信息,方便治疗和转诊。

  从2012年3月开始,河北省将肥乡互助养老模式确定为农村养老“幸福工程”,在全省推广。随着“幸福工程”的不断推进,越来越多的农村独居老人能够便捷地享受到“老有所医”的贴心服务。

  然而,互助幸福院并非万能药,它的发展仍然面临不少亟待破解的难题。

  “目前互助幸福院的受惠面还比较窄,仅限于生活能够自理的独居老人,其他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怎么办?”让蔡清洋担心的还不只是这一个问题。“除此之外,老人得了重病,子女还得接回去。找专职的看护人员也不现实,留守妇女往往要种地,志愿者也不是常来,这都不是长久之计。而如果幸福院请专人看护,照顾生病的老人,运行成本一下子就高了”。

  “互助幸福院到底是一个什么性质?既不是养老院,也不是普通公寓。身份的模糊,影响了幸福院难以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务支撑。”

 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、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蓝等专家认为,互助幸福院是在农村养老基础薄弱、居家养老基础彻底改变、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,但作为一个村委会代管的村民自治组织,无论是政府的投入,还是社会资本和基金会的参与,还都有一时无法捋清的问题。当务之急是给互助幸福院一个明确的身份定位,比如应允许村办自助式养老院登记注册,使其具有法人地位,从而享受国家对于民办公益性养老机构的建设补贴,进而消除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,让辛劳一生的农村老人安度晚年。

  “互助幸福院是农村老人幸福的开始,各方应该形成合力,推动其再上一个台阶,让幸福再多一些。”杨振红这样呼吁。

编辑:许晨晴

分享到: 

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页面】

发表评论

相关新闻

投诉公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