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

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 | 消保媒体

当前位置:首页 » 时尚商城 » 曝光台 >> 正文

曝光台

“微店”卖名牌有风险 当心涉产权保护吃官司
江苏消费网 (2015-04-24) 来源:江南晚报
阅读:

两个女大学生,利用微信销售假冒国际一线大牌的包包作为创业项目,被追究刑事责任。昨天从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,2014年两级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85件,大多涉及商标权纠纷、著作权纠纷和专利权纠纷。刑事案件45件,涉案金额1493余万元,涉案81人中被判处实刑的28人,最高刑为有期徒刑5年。

2011年 11月至 2013年4月间,两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王某某、马某从广州等地购入 46万余元假冒LV、GUCCI、CHANEL等国际一线品牌的包包。她们在市区多个商业广场内采用微信摇一摇加朋友等方式联系顾客,向客户加价出售,销售所得由二人平分。“利润高达30%,两人租用凯宾斯基、万达公寓储货。”中院知识产权庭陆超副庭长介绍。两人被顾客举报案发。

王某某、马某结伙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,销售金额数额巨大,其行为均已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,被滨湖法院分别判处有期徒刑3年,缓刑4年,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。

陆超说,不少销售者纷纷利用微信开“微店”,消费者也常会收到陌生人发送的商品销售信息。一些销售者法律意识淡薄,以为电子商务平台监控不严,通过加好友聊天、发朋友圈等方式销售“高仿”奢侈品。本案的判决给这类“微店”店主敲响了警钟。不少网店销售高仿商品、外贸尾单,甚至海淘代购,哪怕是正品,若是电商没有获得品牌销售授权,就可能侵犯他人知识产权。“一旦被举报,因为销售记录、付款信息明确,相比线下销售的更好取证,一抓一个准。经营者就可能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,甚至刑事责任。”

2014年两级法院新收的知识产权案件中,超九成是民事案件,刑事案件占5.7%。从2013年起,无锡两级法院审理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数量逐年下降。发生在KTV娱乐行业、小商品批发市场的批量商业维权数量显著下降。涉外知识产权的案件量却大幅增加。微软、西门子、磊若等国际知名跨国公司陆续对本地重点行业企业或上市公司、高新技术企业提起侵权诉讼。(邹皓美)

编辑:朱成林 刘军

分享到: 

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页面】

发表评论

相关新闻

投诉公布